穆宏

搜索"穆宏" ,找到 6部影视作品

南岛风云
导演:
/ 白沉
剧情:
抗日战争时,海南岛某地。大部队反扫荡走后,符若华(上官云珠饰)望着缺医少药的营地和十几个伤病员,深感担子的沉重。由于日寇的封锁,驻地和山下的百姓失去了联系,支部委派炊事员小春(胡小菡饰)下山搞粮弄药,农民阿金叔(陈克饰)为此献出了生命。符若华闻讯,心情格外沉重,事务长(穆宏饰)不忍心看着本来就被伤痛折磨的伤员再忍饥挨饿,只身下山搞粮,不料在回来的途中被敌发现,以身殉国。烈士的离去更坚定了大家战战困难的勇气,也加深了对敌人的仇恨。他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艰难地坚持着,个别意志薄弱的伤员经受不住考验,竟想下山投敌,符若华果断除掉了叛徒。
翠岗红旗
导演:
/ 张骏祥
主演:
剧情:
1930年代,江西苏区。江猛子(张伐饰)告别新婚妻子向五儿(于蓝饰),随主力红军长征。“铲共团”团长萧镇魁(陈天国饰)趁机杀回乡间大搞白色恐怖,猛子的父亲、乡苏维埃主席江春旺(穆宏饰)和妹妹同时遇害,已怀孕的五儿在逃亡途中生下儿子小鸿。新生儿的哭声引来寻奶妈的地主爪牙,她被逼到土豪封之固(白穆饰)家当奶妈。四九年夏天,南下大军打入江西,五儿母子和部分群众被萧镇魁当作人质裹胁上了翠岗山。已成为解放军师长的江猛子率部剿匪来到山下,长大成人的小鸿(孙羽饰)找到部队要求参军,与江猛子父子相认,并请缨带部队上山......
血碑
导演:
/ 高衡
主演:
剧情:
根据越剧《杨立贝》改编。 1930年,浙江西部某山区的贫苦农民林有山。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与压迫,全家迁到乱石坡。他含辛茹苦,垦荒三年,开辟了一小块无主地,并向官府交纳了税,领了地契。  林有山满以为有了这块地,全家人便可赖以生存,不料招来了家破人亡的横祸。  恶霸地主吴展成的儿子吴天豹,看到林有山开垦的荒地已成熟地,意欲强行霸占。当林有山的妻子与他论理时,吴天豹竟然砸坏林家的饭锅,气势汹汹地离去。  狡猾的吴展成见林有山和众乡亲同到他家评理,因怕众怒难犯,假装叫管家赔一口新锅,将林有山和众乡亲哄骗回去,随后又指使吴天豹带领爪牙,撕毁地契,烧死青苗,并将林有山的婴儿摔死。 林有山悲痛万分,抱尸到国民党伪政府衙门告状,而伪司法科长范季洪却公然包庇吴天豹,反将林有山打下冤狱。  林有山的妻子忍无可忍,又告到了伪浙江省法院。负责审理此案的吴推事玩弄花招,表面释放林有山,假意传讯吴天豹,实际上是把林有山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阶梯。  林有山回家后,见到房子被烧,妻子被杀害,儿子志刚也被逼逃亡。他怀着满腔冤愤,携带女儿菊英,千里迢迢跋涉到南京,向伪最高法院告状,却被逐出门外;他舍身拦车喊冤,又遭凌辱。  这时,林有山才认清了“天下乌鸦一般黑”,伪官府与地主相勾结陷害老百姓。  从此,他不再告状,身背黄榜向过往行人申诉冤情,揭露地主和贪官污吏的罪行。  林有山的反抗震动了南京城,反动当局惊慌失措,害死了菊英,并将林有山关进疯人院。  十年以后,林有山从疯人院回到家乡,临终前刻下一块碑石,要子孙后代记住这血海深仇。  1949年,林有山的家乡解放了,他的儿子志刚参加了解放军,随部队回到了家乡,公审了恶霸地主吴天豹,林有山的冤仇终于得到了昭雪。
渡江侦察记
导演:
/ 汤晓丹
剧情:
1949年,我人民解放军响应毛主席“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”的号召,砺兵秣马,准备横渡长江。大军渡江之前,特派李连长(孙道临 饰)带领一个侦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敌人的江防情况。接受命令后,他带领吴老贵(齐衡 饰)、周长喜(康泰 饰)、杨威(中叔皇 饰)、小马(孙永平 饰)等迅速过江,并及时和游击队刘四姐(李玲君 饰)取得了联系。他们混入江边修工事的老百姓中,略施小计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图,并及时汇报给上级。不久,他们得知敌人新增一个榴弹炮团,于是他们假扮敌人工兵混入敌炮阵地,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,在返回的路上,周长喜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。军事机密的再三泄露,令敌军长(崔超明 饰)火冒三丈,他下令炮击我游击队根据地,正和上级通话的步话机被敌炮火击中,怎么办,吴老贵和小马临危受命......
雾海夜航
导演:
/ 俞涛
剧情:
1950年代中期,“海燕”号轮船上,一千多名各种职业的旅客同船共渡。白天平静地过去了,夜暗伴着浓雾降临,由于附近暗礁很多,二副(李农饰)向船长(穆宏饰)建议低速航行,其他人则建议抛锚。但船长依仗自已几十年航行经验,命令原速航行,结果轮船触礁进水,睡梦中的乘客纷纷涌上甲板,情况非常危机。这时,海军政委(齐衡饰)挺身而出,指挥全体复转军人安抚旅客,保持船体平衡。船长负责领航,但由于船头受损严重,被迫抛锚。发报机在发出求救信号后碰坏,上级无法确定出事轮船的位置,只好派出飞机和舰艇在海上寻找。雾海茫茫,潮水汹涌,军人和船员手拉手挽起了“人墙”
第一列快车
导演:
/ 徐苏灵
剧情:
听了局长的动员报告,全局各部门都在制定跃进规划,其中如何提高列车过岔速度问题,成为能否满足运输需要的关键。   在这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:机务部门一致主张提高列车过岔速度。工务部门于段长思想保守,认为道岔是线路设备中最薄弱的一环,如果提的计划冒进了会出事故,为了确保安全,不同意提高速度。   工务部门的养路工老高等,曾看到过列车在某种道岔上超速行驶,并未发生事故,他们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,提出保证列车高速行驶的建议。于段长和总工程师认为他们的经验不是普遍现象,找不到理论根据。由此展开了先进与保守的思想斗争。   后来于段长在党的教育和工人的批评下,克服了保守思想,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测定,向路局提出将过岔速度提高到弯路每小时45公里,直路90公里的更先进指标,超过了机务部门提出的40--80公里的先进指标。   最后,在机务部门、工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由上海开往南京的...